美國花了心思,印度膨脹了?

美國花了心思,印度膨脹了?

衆所周知,美國爲了針對我們,一直在拉攏印度,到目前爲止一共幹了三件事:

正在热播的四部烂剧,《南风知我意》排在第三,一部没看非常幸运

第一件,美國讓印度充當工廠,“取代”中國。

老美針對我們的手段之一——減少依賴,不僅自己也要求別人,於是想方設法讓跨國企業將製造從中國分裂,能到美國的到美國,到不了的就放在其他國家,其中以印度爲最先考慮。

第二件,支持印度搞大聯合,例如最新的“印度-中東-歐洲經濟走廊”。這條計劃中的走廊將通過鐵路和海路將歐洲、中東和印度連接起來,參與方包括印度、沙特、阿聯酋、約旦、以色列、意大利、法國、德國和歐盟。除約旦外,其他8方已簽署了諒解備忘錄。

第三件,鼓動印度多聯繫“南方國家”,想辦法做領路人,“取代中國”。

美國知道一直以來我們和“南方國家”關係比較好,國際問題上投票基本都和中國一致,使得有個什麼意見、建議或者懲罰之類的,美國各種失敗。

這不想到了印度,也是第三世界國家,發展中的經濟體,讓其想辦法在“南方圈子”多活動,此次藉着非盟加入G20的機會,各種拉攏。

於是,印度就膨脹了,尤其是辦了G20以後,一種心態就誕生了——全方位超越中國,印度媒體自己形容爲印度是最合適的世界格局變化的中間人,然後美國媒體再後面附和。

最值得關注的就是第二件,印度搞自己版本“基建大計劃”。由兩條獨立的路線組成——一條連接印度和海灣阿拉伯國家的東部走廊,一條連接海灣國家和歐洲的北部走廊。

大家都说现在救市像2015年。其实现在更像是2014年

爲此,前不久拜登老頭還詆譭我們的“一帶一路”,說它是“債務和套索協議”,繼續炒作“債務陷阱”。

實際上,搞這個項目,有個很大的問題——成本。

苹果公布App Store年度榜单:英雄联盟手游获年度游戏

美國一直希望競爭,但無論是什麼行業,什麼商品,第一考慮還是成本。上述國家中,說有錢,還是有的,無論是西方國家的“鈔能力”還是中東的“液體黃金”絕對管夠。

但建設誰去呢?只能是西方企業,讓印度搞基建,估計許多國家不願意,因此最終拿合同的還得是美歐企業,其他國家要麼人力,要麼財力。

然而,預算下來的話,絕對是價格賊高,原因很簡單,這些國家拼湊出來的一個工程,例如歐美出技術,中東出錢,印度出人,一套下來成本遠高於我們的“一帶一路”。

衆所周知,“一帶一路”十年來,我們是一起“出海”,錢到位,人到位,技術也分享,就這都花了超過1萬億美元。

中国人不是对预制菜有意见,而是对一言堂,没得选择有意见

美國說要競爭,同樣花一萬億美元出去,估計路也沒修多少,港口也沒建幾個就花完了,畢竟三家根本不是鐵板一塊,所謂的聯盟有些成員根上還是敵對關係,因此各自都在打自己的算盤。

一世 兵 王

因此,我預計,無論美國怎麼支持,印度怎麼活躍,最終搞肯定是能搞出來些東西,但說道要與“一帶一路”匹敵,那是萬萬不可能的。